廊坊手绘彩晶玻璃
花窗的创作属于彩色玻璃工艺,其发展与建筑的演变紧密相连。哥特式建筑源自12世纪,兴盛于13至15世纪,改善了原有教堂厚重的砖石结构,当哥特式尖肋拱顶和飞扶壁等建筑技术让整体构架纤细化,能撑起更大更高的空间时,就能在墙面开出更多空间。
古代埃及和罗马人都擅长制造小型的彩色玻璃制品。古代腓尼基在玻璃制造业中也占有重要地位,其中心产地是西顿和安条克等地。在公元4-5世纪的早期基督教教堂中,一些木质窗框中镶嵌有经雕琢过的雪花石膏,类似玻璃般的效果。公元7世纪,英国的教堂和修道院已经出现了彩绘玻璃窗。公元675年,圣本笃·波斯哥[]从法国引进工匠,为在芒克威尔茅斯建造的圣彼得修道院窗户进行着色。公元8世纪以后,伊斯兰世界的一些清真寺和公共空间也开始以彩色玻璃装饰,基本以纯粹的几何设计为主,包含花卉和文字图案,不表现人物形象和宗教偶像。
苏格认为狄奥尼修斯实际上是圣但尼的守护神,因此他将神圣之光的概念融入他的建筑计划中,并围绕着彩色玻璃窗设计了新的大教堂,圣丹尼斯修道院教堂成为这种新型建筑的原型,除了被认为是神圣的光之外,彩绘玻璃和哥特式雕塑一起被称为“穷人圣经”的一部分,因为彩绘玻璃的另一个目的是向文盲传授圣经故事
早期花窗玻璃多以圣经故事为内容,以光线配合图案的效果感动信徒。而一些教会所在地本地的传说和神话,也会进入其主题之中。近代以来,花窗玻璃彩色玻璃不仅出现在教堂,也在许多一般建筑、室内空间、产品中获得应用。
到了中世纪,欧洲无数的天主教教堂都有彩色玻璃窗。然而,直到12世纪,这些窗户都相对简单,规模小,轮廓由厚铁架。这是因为罗马式建筑——一种以厚墙和圆形形式为特征的建筑风格——主导了建筑品味。
而教堂的彩色玻璃,不仅给教堂内带来了光明,也给教堂笼罩上一种神秘的氛围。彩色玻璃上都是一些宗教故事,是为了当年一些不识字的信徒更直观地了解宗教而制作的。